急救知识传播也要融合创新
发布时间:2022-04-01
不久前一位市民突发疾病,妻子在120接线员的电话指导下进行急救,引发无数网友点赞和传播。然而,“学习急救知识,关乎生命健康”是共识,但“关注就像一阵风”的现象也常见。为何推送急救知识难吸引受众关注?急救传播为何很难“10万+”?新媒体时代,即便是有用的急救知识也需要增强用户“黏性”。
正如一位医学院朋友所言,接线员镇定的指导、争分夺秒的节奏、紧张的气氛是工作常态,人们被视频语音深深触动,因为被置于场景中。其实,传播急救知识离不开“设身处地”,也离不开“场景外延”。换言之,急救知识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多元、更开放、更场景化、更符合受众的需求,少一点严肃说教、多一点趣味吸引。
最近,朋友圈纷纷转载的《CPR(心肺复苏)居然这么简单又这么重要》一文,就是急救传播新型化的样本。施救者与“死神”两种角色漫画式的对白介绍、有趣的语言风格,让心肺复苏这一严肃话题变得轻松活泼,也让人命关天的急救知识在传播上更高效。只要转换思维、融合创新,让公众主动关注并学习急救知识并非难事。
急救知识的传播普及程度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,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。无论是政府政策引导,还是学校把急救教育纳入课堂,抑或是红十字会与志愿者组织开展培训合作,其中的“两微一端”等新媒体平台是极为重要的一环。真正拥抱用户、拥抱趣味、主动创新,才能有趣、高效地把急救知识推送给每一个人。